一提起渭河,渭南市华县赤水镇李马村村民李育红以前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作为土生土长的赤水镇人,渭河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这种恩,淳朴的村民们难以忘怀。但在李育红的记忆里,这条河流所带来的还有狰狞的洪水。
2003年8月到10月那场“03.8”大洪灾 让很多华县人终生难忘。根据华县水利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8月华县遭受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共遭受六次洪水,洪峰历时200多小时,洪水过程42天。由于渭河干支堤长时间浸泡致使罗纹河、石堤河、方山河三条支流5处决口,造成13.3万人受灾,近7万人无家可归,175.8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汪洋一片,平均水深2米以上,很多农户房屋倒塌,农户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渭河防汛的重点在于下游的渭南,由于渭河河床受泥沙影响抬升、渭河入黄口行洪不畅等原因致使渭河下游的渭南洪灾频发。渭河堤坝防洪标准低,治理投入不足,是渭河小水成大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渭河综合整治渭南华县詹刘险工处,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建设处处长严岗告诉记者,渭南防洪的关键在于二华夹槽,而华县、华阴两华地防汛的关键在此处,此处一旦失守渭河将改道二华夹槽,威胁华县县城安全。
泥沙的堆积使得渭河华县段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河”,据当地村民介绍,目前渭河南岸有的屋顶有的还没渭河河床高,这使得小水也能酿成渭河的大灾,这让渭河整治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的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多年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水污染加剧、下游河道淤积等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小水大灾成为常态。“天下雨、人上堤”似乎成了渭河中下游群众干部的一块心病。“逃水”也成了汛期渭河下游群众的常态。渭河成了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的最直接最严峻的威胁。
渭河在陕西流程512公里,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等五座城市。在陕灌溉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陕西64%的人口,沿线集中着陕西65%的生产总值,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面对渭河存在的现实问题,陕西省政府部门在“十二五”期间下决心全线整治渭河,“把渭河治理当成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渭河综合整治提出的目标。
陕西省治理渭河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党德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在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污染治理、调水拦沙生态环境等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自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开工以来,经过四年多努力,既定的五年目标提前半年基本建成,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210亿元,630公里堤防主体已经全部完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完成53座。从宝鸡到渭南的渭河沿岸区县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治理河滩、加固堤坝、美化环境,旨在将渭河河岸由以前的烂河滩、臭水潭变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休闲公园。
渭南市水务局局长刘振强告诉记者,在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渭南市主要围绕提高防洪标准加固堤防160.8公里,滩区清障184.97公里,渭南市103公里南山支流堤防退建加固已经完成,5条支流蓄滞洪区和3条支流防倒灌工程全部建成,建成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整个工程建成之后,渭南城区段防洪标准将达到百年一遇,农防段将达到50年一遇标准,南山支流将达到国家设防标准,沿岸50多万群众将摆脱洪水威胁,实现人水和谐,安居乐业。
围绕渭河综合整治,渭河沿岸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在确保渭河防汛的前提下,加大渭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渭河绿色景观长廊建设做足文章。宝鸡正在着力打造从渭河沿岸的百里画廊,景色优美的宝鸡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眉县灞渭生态湿地公园、岐山蔡家坡滩区景观工程将成为渭河百里画廊上的明珠。西安新建成的草滩段渭河生态景观区、西安湖亲水景观工程、咸阳兴平十里荷香景观长廊、杨凌湖水面工程、秦汉新城段景观带、渭南城北区河滩景观长廊将为陕西沿渭河两岸的居民提供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党德才告诉记者,下一步渭河治理将抓紧启动渭河综合整治后期治理项目,即渭河生态区建设,把渭河宝鸡峡渠首至潼关入黄口512公里、两侧堤防以外1500米左右范围划定为保护带,重点开展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水景观提升及渭河产业开发,打造关中中央水生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