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弘扬仪祉精神 加快水利建设
来源: 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2012-07-18    浏览量: 251   

弘扬仪祉精神 加快水利建设
——写在李仪祉纪念馆即将开馆之际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 王 锋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治水文明的主要策源地,秦代郑国渠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其后历代在水利方面各有建树。民国时期,一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以治水为志,效大禹之业,治黄导淮,凿泾引渭,兴修“关中八惠”,为祖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现代水利先驱、著名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仪祉先生1882年出生于渭北旱塬的蒲城县马湖乡,从小目睹乡亲缺水贫瘠之苦,萌生出兴修水利、救民苦难的思想。早年受父辈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其后两渡重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先是攻读铁路,期间回乡探亲,正值陕西大旱,国内水利之落后,深深刺痛了先生,遂毅然决然改习水利专业,立志水利救国救民。1915年学成回国后,历任陕西水利局局长、西北大学校长、陕西建设厅厅长、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等职,足迹踏遍祖国南北,不遗余力治理江河湖海,功德泽惠17个省区,为祖国水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1928-1930年陕西三年大旱惨绝人寰(俗称民国18年年馑),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先生在时局不稳、经费无着的境况下,主持引泾工程,亲自踏勘选线,四处游说筹募资金,在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和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历尽艰辛于1932年建成泾惠渠,成为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兴建的大型灌溉工程,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水利建设之先河。其后相继规划修建了洛、渭、梅、黑、涝、沣、泔等“关中八惠”,以及陕南的汉惠渠、褒惠渠、惠渠和陕北的织女渠、定惠渠,共新增灌地336万亩,破解了陕西粮荒问题,把千百万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解救出来。先生为水利事业奔波辛劳,呕心沥血,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积劳成疾,于1938年3月8日英年病逝,按照遗愿安葬在泾阳县社树村泾惠渠畔。国家失栋梁、陕西殒人杰,天地为之举哀,民众自发挥泪送葬,国民政府特令褒扬,其功德圣绩如巍峨高山矗立在人们心中。
    殊功早入河渠志。仪祉先生爱国爱民、德器深纯,在民族危亡历史关头,抱定“科技救国”“水利兴国”宏伟志向不改,心忧国家社稷,情系黎民苍生,主持建成了一批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江河治本及灌溉工程,被尊崇为“大禹之后,中国一人,唯陕西李仪祉先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切拥戴。先生崇尚科学、精严治事,留学期间刻苦攻读西方现代科技知识,回国后兴学执教著述,亲自编写中国水利教科书,创办三秦公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陕西水利专修班(西北农业大学水电学院前身)等学校,奠定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基石,为祖国培育了一大批水利人才。先生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把西方现代科技与中国治水传统有机结合,尊重实践,科学实验,首创中国水利工程学会,设立我国第一个水工实验室,首次提出黄河上、中、下游综合治理主张,把我国的治河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远见卓识和胆略气魄令人折服。先生坚毅刚强、百折不挠,终生践行“做大事不做大官,求实际不图虚名”的信念,一生担任重要职务,但都把职务作为造福人民的平台,有公无私、有人无我,献身水利、矢志不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水利事业。在2001年9月召开的第29届国际水利学大会上,被树为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工作先驱者的首位和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赞誉。先生心系百姓、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人民永志不忘,每逢清明时节,或先生诞辰、忌日,泾水之滨,仲山之傍,各界人士和灌区群众纷至沓来,凭吊祭奠,深表崇敬怀念之情。
    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70余载,但他的先进治水理念和诸多主张至今仍在闪光并取用,由兹凝结形成的仪祉精神,是秦地秦人精神之要义,是中华水利文明之瑰宝。为传承先进水利文化,缅怀治水先贤,弘扬仪祉精神,顺应群众呼声,经陕西省委、省政府同意,由陕西省水利厅主持修葺仪祉墓园,新修李仪祉纪念馆,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负责承建。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鼎力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亲笔题写馆名,国家水利部和中国水利学会、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高度赞誉,国内外水利同仁热切关注,纪念馆工程于2011年1月开工,历时1年零6个月建成,拟于近期开馆。纪念馆集中展示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展现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取得的巨大成就,憧憬未来水利发展蓝图,普及水利科技知识,是陕西水利发展史的“档案馆”和水利科普教育基地。
    兴陕之要其枢在水。新中国成立后,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兴秦先兴水”,引领勤劳勇敢的陕西人民,为破解水的问题付出了艰辛努力,先后建成了宝鸡峡、冯家山、石头河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对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局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洪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水少、水多、水脏、水浑四大水问题并存,水的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十二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陕西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推进水利建设,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盛世修水利,水利兴盛世”的兴陕方略,省长赵正永要求举全省之力在水利建设方面干成几件大事和实事,两位主要领导对近年水利工作千嘱咐万叮咛。当前,渭河陕西段整治如火如荼全线展开,我省最大规模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调水开始建设,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正在加紧贯通,全省人民翘首企盼半个多世纪的泾河东庄水库前期工作通过国家层面技术审查取得重大进展,陕南秦巴山区人民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陕北黄河引水和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水库等一批重大水源工程陆续开工,一个高点定位、纵横南北、贯穿东西、覆盖全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水利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安康东坝防洪、渭河南山支流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水保生态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举省上下兴起了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敬仰先祖功德尽忠职守,期盼江河安澜惠泽万民。人民的福祉是我们的最大目标,群众的期盼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全省广大水利工作者要秉承先生治水精神,发扬优良治水传统,牢牢把握水利发展历史机遇,以仪祉精神为动力,以事业发展为己任,以兴水富民为目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造福人民群众的重任,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勇往直前,大力推进陕西水利现代化,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Tags:   作者:佚名   审核: 佚名   编辑: 佚名
打 印 】  【 关 闭
 
主办单位: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陕ICP备19000284号-3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543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823671(行政部)、89823670(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