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陈雷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
来源: 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2010-07-29    浏览量: 274   

 

深化水利改革 加快水利发展

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水利保障

——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雷

(2010年7月1日)

同志们:

  今天,部党组中心组举办扩大学习班,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水利实际进行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着力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和形势下举办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实践,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举措,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的统一,把握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件。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方针政策,强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习近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就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坚强保证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重点论述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的认识,深化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化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的认识。

  第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现出来。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全局、刻不容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从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深刻认识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理解“五个必然要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坚定性和自觉性,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努力推动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工作,在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多年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一定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转变步伐跟不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不相适应”,即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要始终遵循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考验中积累的重要经验,自觉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第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加快”的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工作,是打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既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找准水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第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明显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明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强调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许多重点工作,如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调整区域经济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等,都与水利息息相关。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水资源条件新变化、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做好水利发展改革与建设管理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水利部党组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动水利发展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看到,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水情将长期存在,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与治水兴水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判断水利发展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形势变化,主动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在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中,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拓展,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仅去年一年,国务院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11个区域发展规划。今年以来,国家又相继批复了长江三角洲等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新形势下推动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水利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自身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东中西部之间、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水利建设差距十分明显,水利保障能力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优化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全面提高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第二,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水利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既是现实的紧迫需要,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民生水利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既要着力增强水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又要着力提高水利对民生改善的保障水平;既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水利需求,又要努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水利问题;既要把民生水利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又要把民生水利纳入社会管理的内容。要把民生水利作为一种实践要求,在防汛抗旱中,既要保障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安全、又要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减少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损失,既要抓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又要抓好抗旱减灾工作,既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又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既要满足受益群众的水利需要、又要保护受影响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又要保护河湖健康生态系统;在水利管理中,既要重视工程管理、又要重视资源管理,既要重视建设管理、又要重视运行管理,既要重视技术管理、又要重视社会管理;在水利改革中,既要重视改革的力度、又要重视社会的可承受度,既要重视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又要重视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既要注重效率效益、又要注重公平正义。要把民生水利作为检验标准,看一个地方水利发展水平,不仅要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更要看水资源节约保护状况,不仅要看建了多少工程、更要看人民群众得到多少实惠。当前,要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部署,加快完成三大任务,着力做好四项工作,努力实现五个突破,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第三,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我国粮食虽然连续六年丰收,但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欠账太多、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与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用水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灌溉方式粗放低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不相匹配。当前,农田水利“三高三低”问题较为突出,即农业用水总量高、洪涝干旱灾害损失高、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率高和有效灌溉面积低、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利基础不牢、抗灾减灾能力低依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增强农田水利保障能力的弦要始终绷紧,把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增强水利抗灾减灾能力。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条件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灾害多发并发,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渐突出。在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等背景下,经济社会面对特大灾害的脆弱性日趋显现,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难度日趋加大。各地灾害风险特性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更增加了抗灾减灾的复杂性。相对于严重的水旱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远远不足,大江大河大湖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监测与防御能力薄弱,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城市防洪问题日益突出。今年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多年少见的早春汛,入汛后多次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台风防御工作,进一步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去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必须针对西南特大干旱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抓紧建设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控制性骨干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和必要的调水工程、西南地区重点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

  第五,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性条件。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的用水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不少地方产业结构和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相匹配,不少河湖开发利用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引发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瓶颈。我们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防污工作。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强化工业和城市节水,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加快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抓紧出台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逐步确立国家水权制度;加快健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严格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管理和水功能区管理,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及违规建成的项目,坚决停止供水,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今后新上项目,必须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刚性前置条件;加快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把关键控制性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纳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六,顺应社会和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水平还较低,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科研成果推广和产业化程度低,优秀拔尖人才不足,水利科技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水利科技创新,用现代治水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要切实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形成有利于水利科技创新的环境,加快提升水利行业整体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完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电子政务、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第七,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年来,部党组坚持用改革促发展,推动水利改革在一些领域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水利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推进改革更需要决心和勇气。近期,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并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中对水价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资机制,确保水利建设资金需求。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逐步深化水价改革,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构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要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抓紧建立与水相关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各项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的新突破赢得各项水利事业的新发展。

  第八,贯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贯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基本要求,着力改变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促进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信息、管理、技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规划目标上,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水利需求变化,认真研究制定反映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目标,特别是要明确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使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能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要求。在规划任务上,要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内容,全面提出防灾减灾和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方面重点任务,力争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在规划布局上,要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调整城乡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要求,结合流域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实施骨干项目驱动、面上工程联动、示范项目带动,形成流域区域协调、城市农村统筹、大中小微配套、建设管理改革并重的水利发展格局。

  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证

  落实好、完成好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关于这方面的工作,部党组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已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成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把加强和改进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决策水平。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实际,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完善水利发展思路,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的新成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部党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集中教育各阶段的任务,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运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把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努力从中心工作、服务保障、整改落实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改革成果。

  第三,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以组织建设的新成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领导班子是龙头,领导干部是关键,人才队伍是基础。要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注重从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履行岗位职责、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识别干部,坚持在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水利发展改革、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矛盾中锻炼培养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激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水利系统重点人才工程,加快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迅速掀起创先争优活动高潮,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

  第四,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机关形象,以坚强的党性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任务。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体会民意,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真心为群众办事谋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真抓实干、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抓关键部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破除束缚科学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陈旧观念、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不断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扎实推进水利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以现代水利的重要理念引领实践,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鼓舞斗志,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防汛抗洪工作。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先后出现14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南方部分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截至今天统计,全国有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3472.59千公顷,受灾人口5544万人,死亡340人,失踪131人,直接经济损失540.6亿元。特别是6月13日以来,华南、江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信江、抚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西江、闽江、赣江、修水、湘江、资水等江河先后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一些中小河流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大洪水,部分水库、堤防发生较大险情。面对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超常安排,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虽然全国有5座小(2)型水库因发生超标准洪水垮坝,4个万亩圩、1个千亩圩发生堤防决口,但由于提前转移了受威胁地区群众,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预测,本周主要雨区位于江南、江淮、黄淮东部、华南、西南东部,其中江淮西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部100~200毫米。另据预测,今年夏季将有6-8个台风登陆并影响我国,前期台风活动较弱,后期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将可能集中、偏强,并有登陆北上深入内陆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可能。总体上看,当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各流域机构、各司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会商和监测预报,加强江河堤防巡查防守和抢险的指导,全力做好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工作,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力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及时转移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下游威胁区、可能溃决圩堤内的群众,千方百计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必要时要打破司局分工界限,全力以赴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团结带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锐意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求实、扎实工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Tags:   作者:佚名   审核: 佚名   编辑: 佚名
打 印 】  【 关 闭
 
主办单位: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陕ICP备19000284号-3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543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823671(行政部)、89823670(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