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一项党内重要的组织制度。对正确解决党内矛盾,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性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党内的团结和帮助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会前准备阶段
2.1 确定会议时间及中心议题
根据部门中心工作,或上级的安排,初步确定会议召开时间;结合领导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
2.2 征求意见
通过在全院/本支部下发《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见附表)或邮件、微信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在对群众意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民主生活会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3 发布会议通知
开会时间确定后,应提前通知参加和列席会议人员会议中心议题,与会人员应积极做好准备。
2.4 个人准备
根据会议要求,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自学有关文件精神,用党性原则解剖自己,进行自我批评,撰写民主生活会个人汇报材料。
2.5 报告上级
准备工作就绪后,应提前一周将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时间书面材料报告上级,以便于上级决定是否派人参加。
3 会议进行阶段
3.1 按时开会,严密组织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如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按时到会,不得以任何借口无故缺席。会议要确定专人记录。主持人要做到对与会人员的情况胸中有数,善于引导,严密组织,使会议收到预期效果。
3.2 检查上次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在本次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应对上次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回头看”。如:哪些措施落实得好,哪些措施正在落实,还存在些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责任在谁,今后该怎么办等等。
3.3 总支/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围绕会议中心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用这个武器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4 总结经验、制定措施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班长”要组织大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改进措施力求达到具体、有力,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对落实改进措施的责任和时限要求。
3.5 会议小结。
会议结束时,书记应对会议情况进行小结。小结内容一般包括:主要问题是否找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如何;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否切合实际;改进措施是否有力;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4 会后完善阶段
4.1 向上级报告会议情况
会议结束后,必须在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级上报《关于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会的时间、地点;应参加人数,实际参会人数;会议主持人;围绕中心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会议检查出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那些改进措施等。
4.2 建立档案
每次民主生活会后,要将会议的原始记录、会议情况报告、征求意见资料及每位班子成员的发言材料等资料归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