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矫勇在安徽省治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2010-12-03    浏览量: 215   

 

同志们:

  在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重大决定,新一轮治淮全面启动之际,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治淮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治淮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安徽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特别是治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安徽省治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60年治淮历史,安徽省建设任务最重,国家投资最多,建设工程量最大,做出的贡献最突出。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安徽省涉及14项,目前所有的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工程质量优良,淮河中游的整体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治淮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泄洪通道不断扩大,打通了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卡口,疏浚拓宽了行洪通道,续建了怀洪新河工程,河道行洪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洪水拦控能力得到提高,建成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山区防洪水库蓄滞洪库容175.6亿立方米,有效增加了洪水调蓄能力。三是蓄滞洪能力显著提高,蓄洪容量达65亿立方米,通过实施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和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了行蓄洪区运用条件,分蓄洪水效果明显增强。四是面上防洪排涝条件明显改善,治理了沙颍河、涡河、奎濉河等淮北重要跨省排水河道,实施了部分湖泊洼地治理,治理区面上排涝条件明显改善。治淮的成就在防御流域大洪水中变为巨大的效益。在2003年、2007年的淮河大水中,建成的治淮骨干工程为科学调度洪水增添了手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洪涝灾害损失明显减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社会安定程度明显提高,为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得益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领导,有关部门和沿淮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广大治淮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沿淮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今天的淮河,与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相比,已是旧貌换新颜,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富庶安康的美好景象。

  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决策

  淮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巩固和完善治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治理淮河,建立蓄泄合理、保障有力、人水和谐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系统分析淮河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总结治淮成效和经验,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决定。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0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先后对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作出部署,要求着力解决好淮河洪涝干旱等突出问题,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进一步治理淮河既是沿淮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治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会同有关部委和流域四省认真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近期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已报请国务院批准印发。指导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任务,继续深入贯彻“蓄泄兼筹”治淮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科学决策、建管并重、团结治水的原则,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完成河道行洪能力扩大、平原洼地综合治理、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居民迁建等主要建设任务,建成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排涝抗旱减灾体系,使淮河成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必将在新一轮治淮中承担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一是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行蓄洪区居民迁建,解决好居民安居致富与行蓄洪水的矛盾;二是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下力气解决好涝灾严重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推进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提升重要支流防洪排涝能力;四是提高城乡供水能力,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五是做好引江济淮工程规划论证,加强流域水资源配置工作,解决好淮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六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洪管理,着力解决水利工程管理薄弱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缺位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一轮治淮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共同努力,落实好各项工作,如期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建设任务。

  三、扎扎实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水利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水利投入将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时期,水利必然迎来新的建设高潮,治淮工作也面临重大机遇。我们务必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上,早日实现新一轮治淮目标。为此,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上一轮治淮工作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确保了治淮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衷心期望在进一步治淮工作中省委、省政府继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市、县级政府妥善做好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衷心期望水利、发改、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密切协作,抓住机遇,确保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计划安排、资金拨付、用地手续等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安徽的治淮工作走在全流域的前面。

  二是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级政府要保障前期工作经费,超前安排,足额到位。水利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前期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充实勘测设计技术力量,科学论证,精心设计,尤其要及时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三是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和上一轮治淮建设相比,进一步治淮工程投资规模更大,初步估算,安徽省境内工程总投资将达260亿元,按照现行的中央投资补助政策测算,地方配套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要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开拓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抓紧研究治淮工程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留存费税用于治淮工程的相关政策,合理分摊省和省以下地方投资比例,保证地方投资与中央投资同步足额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治淮工程建设。

  四是妥善做好移民工作。据初步统计,安徽省进一步治淮需实施行蓄洪区、滩区居民迁建以及工程移民70多万人,工作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是进一步治淮的重点和难点。要高度重视居民迁建和工程移民,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安置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迁建工作。安置区的选择要兼顾水土资源的利用,充分考虑迁建居民的生产生活改善,保证迁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降低。同时,加强土地政策研究,对行蓄洪区调整后退为滩地的土地,开展不改变土地性质和权属试点工作,在满足行洪要求的同时,切实保证群众长远生计。

  五是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要精密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把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和谐工程、经典工程、长效工程”。首先要把质量摆在工程建设首位,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查、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全面开放建设市场,积极推行新型建管模式,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强科技攻关,为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提供保证。要着力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确保资金效益和安全。要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稽察和审计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

  六是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在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改革成果,全面落实“两费”,加强管养分离,落实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要把水管体制改革深入推向小型水利工程,认真研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台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办法,切实解决管理薄弱,管理主体缺位,运行管护经费不落实等问题,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今后一个时期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工作。去冬今春西南地区的大旱以及今年汛期全国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充分暴露出我国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切实加强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尽早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加强重点蓄滞洪区、重点圩区防洪安全建设,大兴农田水利,推进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等。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任务也将更加繁重。

  安徽省是水利大省,既面临着进一步治淮重任,也面临全省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艰巨任务,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衷心期望安徽省抓住机遇,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水利薄弱环节工程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工期紧,前期工作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要从规划、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投资计划、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着手,提前做出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下大力气,保证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志们,进一步治淮的目标已确定,各项建设任务已明确,大规模的建设序幕已拉开。水利部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安徽省水利发展和治淮工作。我们相信,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沿淮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沿淮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水利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治淮工作新篇章!


Tags:   作者:佚名   审核: 佚名   编辑: 佚名
打 印 】  【 关 闭
 
主办单位: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陕ICP备19000284号-3    陕公网安备61019102000543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823671(行政部)、89823670(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