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厅长:严格水资源管理 保障可持续发展
来源:
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
2010-03-23
浏览量:
205
今天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第一天。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中国水周”的主题是“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和水利部设立这一纪念日和宣传周,就是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警示全社会关注水的问题,牢固树立水忧患意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地球上淡水储量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6%,而99%以上的淡水资源又蕴藏在两极的冰川或地下,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方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我省水资源总量仅为423亿立方米,人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70%集中在汛期,70%分布在陕南,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关中和陕北水资源更加紧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之水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解决水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快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步伐,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23万多处,发展农业灌溉面积2300多万亩,累计解决了2000多万人饮水问题,供水能力突破100亿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从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高度审视,水资源紧缺仍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治水方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加强水资源统一配置和调度,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保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用水,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快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我省水资源南多北少,这就决定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按照流域、区域要求,合理安排工程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近期重点实施以引汉济渭、引红济石为骨干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着力解决渭河流域用水与生态压力,同时增加入黄径流,通过水权置换增加陕北地区引黄用水指标,保障陕北能源基地长远发展用水需求。加快区域水资源配置网络规划和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关中地区要建设以引汉济渭、引红济石工程为骨干,以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建设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城乡供水网络;陕北地区要利用当地优质岩溶水和引黄工程,加快王疙堵、南沟门水库工程建设,构建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系统;陕南地区要因地制宜,小型多样,适当集中,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满足当地用水需求。
其次要依法强化对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全面推行取水总量控制制度,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条件和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设产业布局。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加强水资源基础设施和管理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水资源调度,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方案,健全调度机制和手段,保障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三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政府任期目标,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用水定额标准,明确用水定额红线,强化节水“三同时”管理,建立健全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力抓好西安、榆林、延安、宝鸡4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普及,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工艺、节水技术,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和全社会的节水水平。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节水意识,建设节水文化,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四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定水源地保护的监管政策与标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快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推进农村饮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管理的各项制度,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根据省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研究提出分阶段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严格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加强省界、市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开发利用水资源要维持河流合理流量,维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合理水位,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
五要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水资源的自然属性,也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各地要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城市防洪、供水和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涉水行政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节约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全省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要牢固树立水危机意识和节约用水观念,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关注水,爱护水,节约水,保护水,以实际行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贡献。